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迎来新进展股顺网。
日前,中山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关于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的请示》作出批示,同意依托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科学家小镇A区、依托中山生命科学园建设科学家小镇B区、依托中山温泉宾馆建设科学家小镇C区,共同形成既有“科学味”又有“生态范”,兼具科普、科创和康养功能的“环五桂山”综合性科研和服务体系。
一个布局三区、格局宏大、定位明晰的科学家小镇成形,在中山版图上加快落地。不久前,小镇A区核心科创区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已竣工;小镇B区及健身驿站也同时在中山生命科学园揭牌;小镇C区未来将利用中山温泉宾馆优质的生活配套,为高端人才打造服务完善的康养基地。
2024年7月30日,中山科学家小镇在南区街道揭牌。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当前,在深中通道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等历史性机遇叠加的大背景下,中山正积极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动能升级。借助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东风,中山积极谋划建设科学家小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装上“最强大脑”。

引擎升级
依托深中创新走廊,建“一体两翼”科创核心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路径。建设科学家小镇,成为中山参与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关键抓手。
2024年2月,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支持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科学家小镇”。2024年7月30日,中山科学家小镇在南区街道揭牌。
从中山市委、市政府此次批复的方案来看,中山科学家小镇的规划格局从“单点布局”调整为了“三区协同”:原本依托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的区域,调整为小镇A区;同时将依托中山生命科学园建设小镇B区,依托中山温泉宾馆建设小镇C区。
这一调整,是中山基于高效链接科创资源、吸引高素质人才、优化全域科创体系、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维度战略目标的综合考量。
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规划示意图。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纵观中山全域,传统产业的发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传统专业镇产业同构性强、科研机构分散、科技支撑力弱等情况仍然突出,难以形成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作为中山提升科创能级的重要载体,中山科学家小镇如何打破这种现状?前期,中山市科技局、南区街道、市科协联合对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进行了论证,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科学家小镇(A区)建设论证报告》。报告指出,中山科学家小镇建设可依托深中创新走廊,打造包含翠亨新区、中山科学家小镇(A区)的“一体两翼”科创核心,有效集聚科研机构、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形成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极,完善中山市创新空间体系。
中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从“单点布局”到“三区协同”,体现了中山高效整合本土资源、高标准打造科学家小镇的科学决策,有利于中山更加高效对接深中创新走廊,集聚优质的科研机构、科创型企业等创新资源,提升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精准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

转型支点股顺网
11个高端创新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托底”
走进位于南区街道的科学家小镇A区核心科创区,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科学味”。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山低温院”)和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均坐落在这一片区。这里拥有全球大型低温系统工程集成和测试研究条件最完善、空间最大的实验场地,集聚了大型氦低温制冷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大型氢液化关键技术研发及液氢应用平台、低温气体纯化与高效储运研发平台等,中山与6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建设的研发平台将进驻这里,吸引高校科技成果、高水平人才团队在此开展转化和产业化。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和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均坐落在科学家小镇A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低温院成立于2020年8月,专门从事先进低温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成立仅5年,该院已参与并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等一系列科研任务。2024年下半年,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中山低温院深度参与的全国首套万瓦级超大型氦制冷设备研制成功,帮助中国在低温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飞跃。
“科学家小镇集聚了众多高端科创平台,为科研攻关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山低温院副院长王少刚表示,中山当前正大力引入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这与中山低温院从事的先进低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定位高度契合,也为低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优越的创新生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是中山科学家小镇集聚高端创新平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中山市现有包括中山低温院在内的11个高端创新平台,其中7个将落在中山科技创新园内,2个位于翠亨新区。围绕中山科学家小镇,正形成吸引高端创新平台集聚的强磁场,有力赋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光学光电、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托底”。
科学家小镇A区将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人才高地
在中山“小镇”,把心和事业一起留下
10月16日,瑅盛医药中山总部研发中心在中山生命科学园11号楼正式开业。瑅盛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SO(首席科学家)李懿博士对这一刻期待已久,他表示,扎根中山生命科学园,企业未来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与政策优势,加快开发更安全、长效、普惠的TCR蛋白药物。
李懿,既是一家科创型企业的创始人,也是到中山发展的众多科学家中的一员;中山生命科学园,既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的单体总投资额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也是中山科学家小镇B区所在地。
近年来,该园区已吸引了一批像李懿这样的生物科技领域科学家到此创业发展,包括瑅盛医药在内的30多家生物医药行业前沿企业完成落户。
中山依托中山生命科学园建设科学家小镇B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科学家小镇,是科研平台、科研人才、科研服务等要素高度集中的空间载体,不仅应该是汇聚科研要素的科创小镇,也应该是功能多元复合、服务高端人才的生态小镇、生活小镇。
中山科学家小镇的建设,明确了“湾区枢纽+科创之芯+先进产业+人文荟萃+生态宜居”的定位,不仅为科研人才打造逐梦舞台,也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生活环境,以“科学味”“生态范”提升“引才力”。
根据规划,科学家小镇A区将建设品质生活区、科创生态公园、综合服务中心、中山科学馆等;小镇B区目前已经建成启用了健身驿站,为园区科学家等人才提供综合性服务空间;小镇C区将依托中山温泉宾馆打造环境优越、配套完善的康养体验区、研修体验区等。
一个可以让科学家“把家安下来、把心留下来”的中山科学家小镇,已经绘入蓝图,正在走进现实。中山人才工作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家小镇的建设,为高素质人才引进打下坚实基础,将为中山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支撑。
【观察】
升级科创体系:
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蓄能”与“塑魂”
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中山市正面临一道关键的发展考题:如何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为城市注入可持续的创新动能?其全力推动的科学家小镇建设,正是对这道考题的深度应答。这绝非仅仅增添一个标志性项目,而是中山立足现实、谋划长远,为推动发展动能实现深层变革所打出的一记“实招”,其深远影响将触及城市发展的多个维度。
其一,这绝非简单的空间拓展,而是打破产业路径依赖的战略抉择。 传统制造业是中山经济的厚重基石,但在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下,依赖传统要素的增长模式已显疲态。科学家小镇的核心要义,在于汇聚顶尖的科研人才与智力资源,构筑一个“智力密集”的创新高地。通过引入“大院大所”和高端实验室,小镇旨在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前沿攻关与成果转化的土壤,从而为传统产业植入创新基因,从根源上重塑城市竞争力。
其二,这不仅是科创平台的建设,更是重塑城市能级与气质的关键一步。 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竞合格局中,城市间的角力,归根结底是人才高地与创新生态的比拼。科学家小镇的谋划,正是要通过营造宜居宜研的一流环境,构建强大的引才留才“磁场”。这不仅有望提升中山在大湾区创新网络中的节点价值,更将借助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带动城市文化、教育、消费等软实力的整体跃升,从而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区域影响力,完成一次城市形象与核心竞争力的深刻重塑。
其三,这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是面向未来的社会氛围与创新文化的长远投资。 科学家小镇,将被打造成为中山面向未来的“科学会客厅”与创新文化地标。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论坛、开展公众科普教育、开放共享科研设施,它将有力地激发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尊重、热爱与追求。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滋养,旨在为中山培育一片深厚的创新沃土,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储备源源不断的人才后备军与创新生力军。
科学家小镇C区将依托中山温泉宾馆打造环境优越、配套完善的康养体验区、研修体验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制图】
科学家小镇布局建设规划:
A区:依托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这里集聚了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是集聚科研平台、科研人才、科研服务等要素的重要载体,将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B区:依托中山生命科学园建设,这里引进了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将聚焦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打造招商引才“强磁场”。
C区:依托中山温泉宾馆及周边生态资源,打造高水平的服务配套和高质量的生态人文环境,满足各类人才高品质生活需求,构建兼具科普、康养等功能的综合性科研服务空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苑世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股顺网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