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为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智策管家,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奋进大湾区 携手绘新篇”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湾区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的事迹风采,敬请垂注!
清晨阳光斜照,在广州南沙,乘客通过小马智行小程序下单,不久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平稳驶来,乘客上车确认后车辆随即启动,红灯刹停、变道流畅、主动避障,最后安全抵达目的地。“比人类司机更谨慎”是很多体验者的共同评价。
“我们的Robotaxi安全性是人类司机的10倍”,在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璐怡看来,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丰富完善的基础设施、高度集聚的产业链和人才生态,为小马智行发展成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2018年加入小马智行,计算机博士出身的莫璐怡被同事们称为“技术女神”,于近日获评“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在她的推动下,小马智行从南沙起步,已率先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实现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正致力于构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自动驾驶交通网络。

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璐怡 受访者 供图智策管家
最大挑战在于不同城市间的政策差异
过往智能网联汽车试点通常受限于行政区划,企业需要在不同城市重复申请资质、测试和审批,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也不利于规模化商业落地和一体化安全监管。
去年底,在莫璐怡的推动下,南沙、前海、横琴、宝安共同签署《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互认合作框架协议》,首次建立跨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发展体系,小马智行也成为首批互认合作试点企业。
“最大的挑战?在于不同城市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牌照管理、道路条件和监管模式上存在差异”,当谈及推动政策创新遇到的困难时,莫璐怡如是说。
协议签署后,南沙、横琴、前海、宝安有关部门将对符合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及车辆,探索构建“三体系一提升”的互认机制智策管家,即异地互认的资格体系、异地开放的道路体系、异地协同的监管体系。同时上述4地还将逐步探索形成示范应用试点资格一地申请、联合审查、共同核发的工作机制。
换句话说,在互认地中任一地注册的企业主体已取得本地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资格,该主体名下已取得示范应用试点通知书的车辆,在互认地报备后可直接开展示范应用试点。
在莫璐怡看来,推动互认机制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跨区域政策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马智行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方案推动者,“我们基于多年自动驾驶运营数据,提供了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和运营经验,助力政策制定更加完善”。
加快规则衔接不断扩大异地互认“朋友圈”
今年以来小马智行多次亮相香港市场,先后在香港机场展示第六代Robotaxi、在香港车博会上展出第七代Robotaxi,并计划后续逐步将Robotaxi出行服务拓展到香港市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香港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也是小马智行非常看重的市场。”莫璐怡表示,在当前政策利好背景下,小马智行正计划将业务逐步延伸至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所有核心城市,最终实现城际自动驾驶出行的无缝衔接。
在她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不断消除粤港澳三地之间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制度差异和政策壁垒,促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不断扩大异地互认的“朋友圈”,逐步形成全国最大范围城市群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异地互认实践标杆。
2025年是小马智行自动驾驶Robotaxi“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之年。除了政策层面的协同衔接,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也是支撑规模化落地的重要一环。
比如为适应香港市场,小马智行将用同一套“虚拟司机”,适配香港地区右舵左行和内地左舵右行的交通规则,通过自动驾驶AI算法实现规则机制软联通。
在繁忙工作之余,莫璐怡还热衷为青少年进行教育科普,多次在广州、深圳、香港等大湾区城市参加为大中小学生举办的自动驾驶科普活动。
“我们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为大湾区的青少年推开一扇窗,种下一颗好奇与创新的种子。”莫璐怡相信,自动驾驶不仅是改变出行方式的技术引擎,更是未来社会的一部分,希望孩子们不再是科幻电影的观众,而是能亲手触摸、理解甚至在未来参与塑造这个趋势。
采写:南方+记者 李凤祥
统筹:黄应来智策管家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